首页 > 资讯 > 快讯 > 正文

“龙狮共舞”开创中非旅游新气象

快讯 博雅方略

本文首先介绍了非洲的旅游概况以及旅游对非洲的意义。然后回顾了中非之间的旅游发展,介绍了中非旅游现状,指出中非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最后对中非旅游进行了展望 ...


本文首先介绍了非洲的旅游概况以及旅游对非洲的意义。然后回顾了中非之间的旅游发展,介绍了中非旅游现状,指出中非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最后对中非旅游进行了展望。当霸气中国龙遇上强悍非洲狮,必将为两个的旅游业发展带来强大的碰撞与影响。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9月3-4日举行。在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中非领导人将齐聚北京,规划新时期中非合作“路线图”。非洲,一度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能到达的最远位置。旅游是中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领域,在推进中非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进程中独具优势,中非超百万人次的游客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1.jpg

1.非洲旅游概述

非洲旅游简介

素有“古老的热带高原大陆”之称的非洲, 地域广阔,是一片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最早跨入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非洲拥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非洲独特的风俗传统。56个国家及地区,每一片国土都有着特殊而迷人的旅游资源。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发展各异:北部奇峻的沙漠风情,南部狂野的大自然, 塞内加尔的“玫瑰湖”、“千丘之国”卢旺达、“彩虹之国”南非、“印度洋明珠”毛里求斯等。非洲入境游主要国为摩洛哥、南非、埃及、突尼斯等。数目繁多的野生动物、古老部落的文化艺术、未被侵扰的原始风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历史古迹、民族风情、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吸引世界各地旅游者。非洲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机遇无穷!

2.jpg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洲旅游业飞速发展,从北非开始迅速扩展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地。非洲旅游业在国际旅游界异军突起, 从90年代至今,已经翻了三番,成为非洲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旅游业在非洲日渐兴旺,联合国发布的相关报告比较了1995-1998年和2011-2014年两个不同时期的数据,抵达非洲的国际游客人数从2400万增加到了5600万。1995-2014年间,非洲的国际旅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了6%和9%;非洲旅游人数2014年较2013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达到5600万人次;非洲旅游业所占的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从6.8%增长至8.5%。此前,非洲的旅游人数增长率保持在4.8%。

《2017年非洲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旅游业已成为非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旅游业吸引的资本投资达300亿美元。经过30余年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成为各地区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公布的《世界旅游组织旅游亮点2018年版》报告显示,2017年旅游目的地中,非洲入境游人次较去年增长9%,增速为各大洲之最。在过去的20年里,非洲在国际游客抵达率和旅游收益率分别增长了6%和9%,旅游经济实现了大的飞跃。近年来,非洲旅游出口利润一直稳步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3倍多。

3.jpg

非洲旅游业带来的收益在不断增长,游客组成也在迅速变化。非洲最大的外来游客群体并非来自欧美国家,非洲本地的游客正是带动旅游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在2010-2013年间,从34%增长至40%。2013年,40.3%的国际游客来自于非洲大陆,反映非洲内部旅游潜在的附加值。而且洲内旅游活动已经没有季节之分,一年12个月都在进行。非洲其增长最快的外国游客来源是东亚,尤其随着中国中产阶级旅游者的增加。

然而,大部分非洲国家在利用旅游业发展经济发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和约束,非洲生态旅游业在国际生态旅游业中所占的份额和地位仍与其拥有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空间及众多人口等极不相称。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非洲各国旅游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潜力。

4.jpg旅游对非洲发展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非洲各国和地区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的支柱产业。非洲的腾飞是21世纪初最令人兴奋的事件之一,也是中国资本开始大量涌进非洲的时间。非洲终于有望追赶上全球发展的步奏而不再是一个拖累,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事件。旅游业促进了非洲外汇收益,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态可持续性,充分显示出对非洲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也是非洲各国和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对非洲旅游使数百万人摆脱贫困,同时也为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2017非洲经济发展报告:旅游业对转型和包容性增长的意义》(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frica Report 2017: Tourism for Transformative and Inclusive Growth)的报告验证了旅游业在非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自1995年以来,非洲的旅游业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平衡一直保持积极态势,因旅游业而获得的外汇收益比损失的要多。在1995-2014年间,旅游出口收入每年以9%的幅度增长。过去20年,旅游出口收益增加了两倍以上,从140亿美元增至大约470 亿美元。旅游业对非洲大陆内产总值(GDP)的贡献率现在已经达到了约8.5%。2016年,旅游业对非洲国民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达73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1210亿美元。

非洲旅游业还在2011-2014年期间为非洲2100万人创造就业,占非洲总就业率的7.1%,在未来十年,旅游业的持续增长预计将在非洲增加1170万个就业机会。非洲各国政府促进多元化的、高价值的旅游活动,并更广泛地分配收入,实现平等。不仅如此,旅游业就业质量也不断提升,在非洲许多国家的旅游业从业人员都具有多文化、多语言背景和能力。非洲旅游业的发展对加强女性经济地区带来重要的贡献。非洲旅游业的从业者中,妇女占了超过三分之一,明显高于其他行业20%左右的比重。30%以上的旅游公司由妇女运营;在管理层中,非洲的旅游业中女性主管要多于其他行业。36%的旅游管理者是妇女,列全球第一。

5.jpg

旅游业对非洲经济转型所起的作用。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在促进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方面的作用显著。旅游业的发展与非洲经济的其他部门联系紧密,特别是与农业和轻工制造有关。非洲政府采取措施,支持当地采购、鼓励地方实体参与旅游价值链、促进基础设施发展。在旅游业、农业和基础设施部门、生态和医疗文化旅游市场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系,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而中非旅游合作的持续深化,能够将资本和技术与目的地丰富的劳动力和独特的资源结合,促进目的地经济社会发展。

旅游业对非洲小岛屿国家如毛里求斯、塞舌尔和佛得角的经济也很重要:旅游业占塞舌尔国民经济总值的62%,占佛得角的43%,是这些国家经济的支柱部门。在一些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非洲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制定综合旅游战略,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6.jpg

旅游业也是其他非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重要部门,为实现区域内旅游业对非洲经济增长的潜力,非洲各国政府采取步骤,包括放宽航空运输管制、促进人员自由流动、确保货币可兑换,充分认识到非洲旅游业的价值并为此做出规划。“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确立了到2030年实现旅游业对非洲大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

2.中非旅游发展历程

中非旅游发展回顾

从1956年开始,我国就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中非友好源远流长。早在1963年,周恩来总理便率团首次踏上了非洲大陆。1970-1976年,我国对非援助金额高达18.15亿美元,直到1982年,我国对非洲的援助主要以经济援助和无偿捐赠为主。1983年以后,我国对非援助逐渐转变为以经济合作为主、援助为辅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大量报告显示,我国对非洲发展的推动巨大用,我国的投资和援助方式事实上给了非洲国家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非洲国家有动力和能力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我国在非洲的基建使得西方国家的工业技术和资本得以在非洲物尽其用。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彼此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恰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从2000年到2018年,中非贸易额增长17倍,中国对非投资增长100多倍。

一个是蓬勃发展的发展中大国,一个是充满希望的广袤而神秘的大陆,中非合作论坛18年,我国与非洲领导人带着26亿人民的嘱托,旅游交流合作不断丰富着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稳步发展,为双方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推动了旅游业合作交流持续向好。

自2009年以来,中国超越美国连续9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日益频繁的经贸往来,促进了中非间的双边人员交流。统计显示,仅2018年上半年,中非贸易额将近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6%;以商务出行为目的前往非洲的机票订单占总体赴非订单的15%,比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商务入境的订单也有30%以上的增长。预测显示:2018年或将有约500万人次往来中非之间。大量人员来往,带来了中非旅行市场的巨大需求。中非旅游迎来了‘走进非洲,发现美好’的历史发展契机,旅游的贡献正愈加明显。

中非官方文化交流始于1955年,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中非的文化交流更是大步发展。2013年的“中非文化合作伙伴计划”将中非文化交流推上一个新高度。过去三年来,中非共开展了168项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中非扩大互学互鉴,人文交流持续升温:中国在非洲培训了18.2万名各类职业技术人员,为非洲国家提供了约4万个来华培训名额,2万多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和1700多个学历学位教育名额。我国已在非洲42国建立55所孔子学院和30个孔子课堂,中非签订了一系列文化交流合作协议,高层文化官员交流频繁,民间交往的热流还促进了非洲国家旅游产业的发展。

7.jpg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国—南非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等一系列多边、单边外交机制,促使双方旅游部门及业界的互动交流日趋频繁,有效推动了双方在交通、签证便利化领域的合作。中国南非高端思想对话会、中非减贫发展高端对话会、中非智库论坛、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等高质量交流对话成功举行,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框架下,共同实施了近百个课题研究和研讨会项目。“中非新闻交流中心”实施,中方为非方培训2500多名新闻从业人员。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拓展中非旅游合作的内涵。

中非民间交往不断增进。三年来,中方在非洲实施了127个“中非民间友好行动”项目。中非青年大联欢成功举办三届,中非间建立133对友好城市关系。我国的“万村通”项目为25个非洲国家的1万个村落接入数字电视信号,帮助非洲百姓更多感知中国、感知世界。中非两地持续交好,刺激着中国游客赴非旅游热情不断高涨。中非旅游领域深度合作是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交流和民间交往的重要途径。

8.jpg

非洲各国政府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我国越来越多的游客想寻找更小众、更新奇的目的地,而非洲正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加之近三年形势趋于稳定,故非洲旅游需求急剧上升。截至目前,30个非洲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成为中国公民新的出境旅游热点。20国签证便利化(毛里求斯、摩洛哥、突尼斯等对华免签,埃及、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对华开放落地签);日益丰富的航线和完善的航空基础设施,产品覆盖400座机场,为中非旅游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极大地便利了我国游客赴非旅游。我国公民赴非旅游年增长超过50%。赴非旅游人次再创新高连续三年增长,旅游正成为中非人文交流的排头兵。

旅游见证了中非传统友谊,对中非双边交流的贡献愈加明显。非洲地区逐渐成为关注深度游、品质游、个性化旅游、猎奇游的中国游客首选目的地。在非洲旅游的目的地选择上,“南北开花、中间突破、海岛为王”,即北部非洲以埃及为重点,逐渐向摩洛哥、突尼斯扩展;南部以南非为重点,逐渐向纳米比亚等国扩展;中部以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为重点,同时毛里求斯、塞舌尔等高端精品海岛也颇受欢迎。埃及、毛里求斯、肯尼亚、南非、塞舌尔是我国公民赴非洲旅游的五大热门目的地。此外,突尼斯、埃塞俄比亚、摩洛哥、马达加斯加是今年上半年同比游客涨幅最快的目的地。

9.jpg

目前我国赴非旅游以家庭出游为主力,随着目的地的增多,中国赴非游客的游览项目也呈现多元化趋势,避暑、摄影、观光成为非洲游三大热门主题,海岛休闲受青睐,非洲海岛逐渐走入国人视野。中国游客在体验游览金字塔和观赏野生动物等传统旅游项目的同时,在非洲消暑度假也渐成时尚。东非成新晋“避暑胜地”,游客期待中文和移动服务,女性更热衷赴非,80后成主流;一线城市为出游主力,二三线城市人次增长最快,非洲成新晋“避暑胜地”;在赴非旅游人数总量提升的同时,我国游客在非洲的旅游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成为非洲旅游消费最高的入境游客。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08年赴非中国游客数量仅占出国游总人数的3%。从2010年至今,中国游客每年赴非人数平均增长都在50%以上。近5年每年赴非洲游客量都有70%到80%的自然增长,中青旅遨游网赴非洲游客累计超5万人。自2014年起,非洲就是我国出境游增长最快的地区,当年出境游中非洲占9.4%,同比增速最高达80.9%;2016年升至10%,达1130万人次;2017年,赴非游客数同比2016年增长近60%,中非双边旅客互访达到142.6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旅非79.78万人次,非洲游客旅华62.83万人次;2018年1-7月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70%,暑期机票订单更是比去年大增4倍,毛里求斯、肯尼亚、摩洛哥、南非、突尼斯都是中国游客青睐的避暑地。2018年,或将有约500万人次往来中非之间,非洲将成为接待中国游客人数增长最多的大洲之一。

10.jpg

中非在发展旅游方面的举措

中非积极开展旅游领域合作,旅游交流频繁。自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举办以来,根据《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旅游签证便利化、增加直航航线、提升旅游安全和品质等;通过多次举办旅游推介活动、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增进了中非人民的情谊。2016年5月,16个非洲国家派代表来京出席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2017年4月,在埃塞俄比亚举办的中国出境旅游高级别会议上,来自非洲国家的21位旅游部长和数十位专家等出席会议并讨论把握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机遇。

中非合作论坛从成立初期就重视旅游交流合作,早在2003年专门提出扩展中非旅游合作,促进中非民间交流和往来。随后历届论坛会议的议题议程也与中非旅游合作直接相关,优化中非旅游合作氛围,有力提升了中非旅游合作水平。中非旅游交流合作经过这些年的“夯基搭台”,在制度框架、旅游便利化、互联互通和人力储备等方面均有了一定基础,中非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已然水到渠成。

非洲这块古老又年轻的大陆正在为大幅增长的中国游客提供更好服务,非洲不少国家频繁推出各类便利措施吸引中国游客。

埃及一直不遗余力地在中国宣传埃及旅游目的地,并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推出了很多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埃及文明之旅、尼罗河游轮之旅、红海休闲之旅等,受到中国游客好评。

11.jpg

南非正在全力以赴不断加码吸引中国游客,南非还考虑针对中国游客发放多次入境签证,扩大其在中国巨大旅游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并希望在五年内将其增加十倍;

纳米比亚旅游局一直重视中国旅游市场的推广和开拓,积极参与在中国各地举办的国际旅游交易会;根据我国游客偏好,推出适合我国游客的路线:如纳米比亚中部金环之旅、纳米比亚北线绿意之旅、纳米比亚沙漠秘境之旅等。此外,纳米比亚当地地接社、酒店、景点努力了解中国游客爱好和习惯。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高度完善的旅游设施服务吸引中国游客!

突尼斯十分重视中国市场,无论政策或宣传都投放大量资源以方便中国游客。为方便中国游客游览,突尼斯培训本地导游学习汉语;在入境政策方面,正式推行团体免签证计划。

坦桑尼亚旅游局组织中国媒体团参观米库米国家公园,希望通过这些媒体,推广坦桑尼亚旅游景观,中国市场毫无疑问成为开拓的重点;

莫桑比克视旅游业为经济快速增长及创造就业的重要动力。世界旅游组织受到莫桑比克旅游部的邀请向莫国派出顾问组,活动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

肯尼亚将亲子游作为吸引中国游客的未来发展点,除了自然教育等研学产品,某些先行者还推出了公益旅行。毛里求斯旅游局希望通过愈加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完善、便捷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

12.jpg

问题和解决

中非双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游客对非洲的认识还比较粗浅。目前大家对非洲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对于中国旅游市场来说,非洲大陆相对距离与亚洲更近,文化差异较大。我国游客赴非洲的旅游目的地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埃及、突尼斯、肯尼亚、南非、毛里求斯等国家。这几个国家作为非洲主要旅游目的地,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其它非洲国家旅游目的地有待于在国人心目中培养认知。

非洲旅游有待进一步宣传。非洲大陆相对于其他大陆来说,发展并不均衡,情况十分复杂。非洲尽管有着巨大的旅游潜力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大部分地区局势动荡,自然灾害很多。

中非旅游合作也面临如旅游安全、基础设施以及语言沟通等难题。埃及、马里、科特迪瓦等国仍存在安全问题。中非仍是最不发达的国家,不是安全的旅游去处。东部和南部地区,虽然旅游市场很成熟,软硬件条件都较完备,但对于中国市场来说,还属于新兴市场,航空线路、人员方都有所欠缺。中西部旅游资源跟不上,中文导游,酒店等都成问题。

非洲旅游市场发展十分不平衡,南北两端相对发达,北部埃及及南部南非相对接待中国游客量较多,大众观光类项目也相对集中,而中部主要以探险、生态类的小众旅游项目居多,整体旅游业相对薄弱。到访的非洲目的地国家分布也不均衡,埃及、南非、肯尼亚、毛里求斯、摩洛哥、突尼斯、坦桑尼亚和马达加斯加等国颇受中国游客关注,而到其他非洲国家的中国游客相对较少。中非旅游交往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南北两端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不少非洲国家迎接中国游客的软硬件设施很不完善。在非洲,移动支付和在线预订困难、中文服务欠缺、景区内部管理不善、个别景区欺瞒游客等问题普遍存在。当地酒店的中文服务人员缺乏,这些问题都会阻碍非洲旅游的进一步推广。除了专业人员的匮乏,非洲一些国家的金融服务系统不能支持人民币汇款,阻碍了不少出境旅游开发的积极性。

虽然中国游客访问非洲的潜力很大,但非洲与中国其他远程目的地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接待中国游客数量不足美国一半。非洲的直航较少,有些国家的旅游设施有限,所需的费用成本相较其他地区略高,而且食物比较单一。某些地区的旅游环境还有待提高。现有非洲旅游产品比较突出自然资源,人文交流内容还不够。性价比低、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也影响了中国游客对非洲各国的旅游热情。毕竟非洲对于中国游客来说还属于新兴市场,航空线路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目前在非洲旅游存在一些瓶颈,如旺季酒店资源稀缺,酒店预定期长等,服务细节都亟待解决。公共交通不完善,可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有限;当地路况复杂,游客自驾危险系数较高,而在某些区域也只允许当地有经验的司机进入,GPS尚不能全部覆盖。未来非洲在吸引中国等跨洲际旅游游客上还需要下足功夫。

进一步布局非洲旅游市场,中非旅游要聚焦于打造更加紧密中非命运共同体、对接“一带一路”与非洲发展、推动中非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深化人文交流等四方面。通过构建中非旅游贸易生态圈,助力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

第一,加大对话交流机制。创立或整合包括文化部长会议、旅游部长会议、高官会议等高级别磋商机制,通过对话交流来解决旅游服务贸易,推动中非文化旅游资源交流与合作机制;

第二,旅游经验借鉴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非洲在野生动物观光、国家公园开发与管理、精品酒店经营、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独具特色,为双方旅游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第三,旅游宣传推荐机制。非洲富饶美丽,中国风景也吸引着非洲人民,将中非旅游产品开发推广宣传和旅游文化的互相推荐,让中非文化使者成为旅游形象大使,共同拓展旅游市场。

第四,中非旅游合作的文化旅游融合。逐步梳理文化和旅游领域已有合作机制,整合中非文化旅游,共同谋划以“旅游年”“文化年”为代表的综合性国际交流平台;共商、共建促进更多文化和旅游合作。

第五,旅游产业协同机制。中非旅游需要交通业、服务业、金融业和环保业协同支持,使更多的游客相互前往。

第六,强化服务提升机制。更好地吸引和服务非洲游客是中国旅游业界需要考虑的问题,非洲也要考虑提升丰富旅游的产品种类吸引中国游客。双方需打造一系列的旅游产品为双方服务。

3.中非旅游合作展望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落幕,双方的新三年合作计划随即开启。

未来3年重点实施包括“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的“八大行动”。其中“实施人文交流行动”,包括中国决定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同非方深化文明互鉴;打造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增强版;实施50个文体旅游项目,支持非洲国家加入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等联盟;打造中非媒体合作网络;继续推动中非互设文化中心;支持非洲符合条件的教育机构申办孔子学院;支持更多非洲国家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非洲丰富的旅游资源、巨大的潜力市场、合作伙伴的多元、年轻的社会结构和同中国亲密的政治关系是中非旅游发展的基础。

习主席提出的实施人文交流行动的内容符合时代要求,旅游既承担着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传播使命,也承担着民间外交的使命。实施人文交流行动,体现出中非人文交流合作进入了新阶段,文化旅游融合共振成为基本模式,中非文明互鉴,文旅支撑,与‘一带一路’对接互补,将给近年来不断深化发展的中非旅游合作交流打了一剂强心针。“美丽中国”与“美丽非洲”携手共进,“中国梦”和“非洲梦”在世界第一第二大洲将奏出最和谐的人类共同体的命运交响曲!

注:本文作者为博雅方略白墨,原标题“中非旅游概述与展望”,欢迎大家转载交流学习。



露营资讯:露营天下,让露营更生活!最新鲜的行业资讯,最全面的跨界露营+,最有创意的露营活动,最具代表性的露营产品,最人性化的营地预定和营位预定界面,最专业的数据分析,最独到的政策解读...最有态度的露营行业媒体!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内容或图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电话15701270912,谢谢。

  收藏   分享

Powered by 露营天下 CAMPAVE.COM © 2022 | 京ICP备1504363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