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露营 > 正文

五年之内户外拼什么,什么样的户外人才成为金字塔顶端的那5%?

露营 旅销宝

当下是一个信息爆炸,人脑严重过载,各种打着“知识”和“干货”漫天飞的年代。许多人,户外行业也概莫能外,都被“知识焦虑症”恐吓。...


谁为知识的结果负责?

当下是一个信息爆炸,人脑严重过载,各种打着“知识”和“干货”漫天飞的年代。许多人,户外行业也概莫能外,都被“知识焦虑症”恐吓。

着实,这个变化如此之快的时代,也确实值得为自己并不足够的知识所焦虑。于是,人们满世界吸取养分,感觉自己每天和各个大牛在一起,当时的气氛都很high。

然而我看到的事实是,喧嚣过后,并没有几个人成为了自己在学习之前希望成为的那个样子。

原因在哪里?

从分享会开展以来,我也一直在和我们的学员还有导师沟通,到底什么样的学员应该学什么样的内容?结合我一路的职业历程和我对整个内容消费的思考,稍微提一些建议。若下所列:

学习的层次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成人,学习的源动力都来自于“主动学习”,所以从学习的深度和“知识”给自己带来的价值这两个角度来说,我认为学习应该分为3个阶段,或者说3个层次:

第一层:顶层型知识

这部分知识最大的作用在于“启发灵感”,通俗来讲就是:通篇知识点可能非常分散,但对于学习者来说,在某个水到渠成的地方,某个点能瞬间让我柳暗花明,然后觉得“原来如此”或者“我可以换一种思路来干”。

很多领袖峰会和行业沙龙之类的内容分享和讲座,就是典型的“启发型知识”,解决的是自己知识框架之外的知识体系的补充。

第二层:中层型知识

也可以叫做“个人知识体系、思考方式”或者说“工作方法论”,这一类知识是针对某个比较复杂的项目或者业务(比如说会员体系、品牌推广、产品框架等),提供一套比较科学有效的思考逻辑,然后制定出行动方案交给团队执行。有了这个能力之后,你可以比较从容的面对一个复杂的工作和行业里的一些现象。

就像我们可能参加过很多活动,这背后支撑活动不出纰漏的,往往是有这种方法论的执行方案。再比如同一条街上的两家同行业店铺,营业情况却天壤之别,有经验的人可能就会先做个“SWOT分析”。

最后一层:基层型知识

就是“提升某一个具体的能力”,这种内容与其叫知识,我倒是觉得不如叫“服务”,因为这种内容,往往植根于大量的实践执行和刻意练习,并且需要得到比他能力高一层人的反馈改进,才缓慢自然而然的提升,就像学校里,老师为了教认字而让你抄课文改作业一样。

这种内容,不光要教一些必要的方法论,还要给到一些具体的实战项目让学员练习,得到反馈,其实市面上能做到这类服务的可能特别少,所以大部分人这种“能力”的掌握,是自己踩过一个又一个坑之后,摸爬滚打学过来的。

就我纵观市面上大量的知识型产品,免费的就不说了,即便是付费的,能做到且愿意去承诺为效果负责的,少之又少。基本都是在“启发灵感”层面。

但是学习这样的产品,是不是好呢?

3个关于捕获“知识”的观点

接下来我想说说几个真实的现象:

现象一

第一个现象,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去大学里听马云讲新零售,事后总有几种不同的声音:

有人说:“很有道理,但是好像听完了就听完了,回来之后就记住了一个新零售”;

也有人说:“这个东西和我好像不挨边啊,完全不知道我的机会在哪里”;

但是我却觉得很有用,倒不是我要进入新零售,主要是因为我要写一些互联网动态的文章,在文章里,马云的一些观点正好启发了我很多写文章的灵感,所以这么一来,刚好水到渠成。

从这个事情中,大家能看出来一些什么吗?

这里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观点是:对于一个“启发型知识”来说,每个人对它的价值衡量会有很大的出入,而决定价值大小的,在于当事人是否有一个“学以致用”的“出口”来释放它(如前文我写文章的“出口”),而你这个“出口”和知识本身的关联性会直接影响你对这个知识的吸收,否则你就会像当时嗑药了一样觉得飘飘欲仙,事后依然一无所获。

现象二

另外一个现象:因为我们是户外行业的互联网公司,有一次我们一个俱乐部的朋友推荐了一位同学到我们公司面试运营,当时我们正好在做一个项目,然后我把我们项目的方案发给他,让他描述一下整个方案的用户行为轨迹和这么设计的目的,然后整理出一个优化后的方案给我,结果他陷入了较为困惑的状态。

其实后来我经常在思考这个事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在按我想要的人匹配了一项工作给他,但是对于他目前的能力来讲,可能是有些越界了。

意思是说对于一个入行没什么经验的人来说,在还不具备一些具体事物的执行能力时(比如归类客户资料、协调群里的群员关系、公众号文章编写排版),就先给他一套高大上的方法论,即便这个方法论很牛逼,其实对于他来说也是很不合适的。

所以我的第二观点就是:不管哪个行业,对于一个入行的新人来说,首要任务并不是去追求什么行业先知,和高大上的方法论,最应该掌握的是扎实的基本功,一些能拿出手的单项能力:像文案、表达能力、急救、结绳等,完成了单项能力的积累,再用一套合适的方法论串联起来,这样可能会让你的职业生涯走的更稳健。

现象三

第三个现象:因为我们公司有很多户外领队,当然有些领队是刚入行不久,有些领队经验很丰富了,还有的转型做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了。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经常会去找领队们聊天,在吸收知识这个话题上,我发现越是接近管理人员的领队,在“顶层型知识”上投入的时间会更多,他们更多的需要“启发灵感”,甚至能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时间在补充知识体系和提升某个具体技能上,而且往往他们是在了解个大概之后,至于细节是向下传递执行的,然后向上反馈结果,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相反,对于入行不久的新任来说,对于他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应该把“老鸟”们的时间分配倒过来。比如说花超过一半的时间提升具体技能,像带队安全、各种技巧、一些营销工具的使用;补充了这些能力之后,才多花一些时间在构建自己方法论上面。

那么我想说的第三个观点是:很多高人,大咖所用的方法,或者大咖推荐的方法,有可能不适合你,你需要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有一定的评估能力,才能找到目前自己最适合的,或者说收益最大的知识内容。

最后的总结

前文说了一些我的所见所闻,和我对这些现象的一点思考,最后做一个总结把,尝试着给到一些建议:

1、可以广泛涉猎“启发性知识”,但是想要它们给你带来价值,尽量找到一些可以学以致用的出口,比如看到有用的东西记录下来,以便温习,如果没有出口,那就别耽误时间了;

2、对于新人,一定要优先考虑购买能“提升能力”和“搭建知识体系”的内容,像上面第一点“启发性的知识”,比如马云爸爸的演讲,对于新人用处不大的;

3、“帮人提升能力”和“承诺效果”在我看来是一个很勇敢的事情,通常需要做大量重复的训练才能做到,所以有人愿意督促你交作业,演练,并给你反馈结果,请珍惜这项服务,他是为了你好;

4、如果实在不愿意付费得到这种服务,那么尽量要求自己在做完一项事物之后,找到你觉得比你牛的询问意见(当面询问、电话、留言等等都是可以的),如果连这个也做不到,可能这就是你和金字塔顶5%的差别吧;

5、最后对自己目前的状态要有一个评估能力,评估当下自己最应该提升什么,用何种方式来提升。而且这项能力只能靠你自己,别人爱莫能助。


露营资讯:露营天下,让露营更生活!最新鲜的行业资讯,最全面的跨界露营+,最有创意的露营活动,最具代表性的露营产品,最人性化的营地预定和营位预定界面,最专业的数据分析,最独到的政策解读...最有态度的露营行业媒体!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内容或图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电话15701270912,谢谢。

  收藏   分享

Powered by 露营天下 CAMPAVE.COM © 2022 | 京ICP备15043632号-2